幾年前媒體曾以「蜜蜂不見了!」探討了全球蜜蜂消失的現象,
那時,我才知道原來蜜蜂除了很忙碌的採蜜之外,更肩負著植物間授粉的重責大任,
這不僅是生物鏈當中重要的一環,也關係到全球農作物的收成,
更有專文指出人類吃的食物有三分之一得力於蜜蜂授粉而來。
而針對全球蜜蜂大量的死亡,科學家認為與農藥使用、寄生蟲、疾病,甚至與都市化、棲地喪失等都有關連。
延伸閱讀:http://www.peoplenews.tw/news/45540f8f-12ff-4083-b273-4a898849d393
這幾年,台灣的環保意識抬頭,很多人關心海洋、能源、農業,
而「蜂蜜」,我則直覺將它歸類在食品,但仔細想想它是整個自然生態鏈底下的產物,
如果我們在乎吃下肚子的蜂蜜是否安全,
那麼就更該關心這些蜜蜂採集花蜜的果園是不是以友善土地的方式經營。
「為什麼是清邁?」
為此我特地與「蜂蜜故事館」的電商客服窗口書信往返好一陣子,他們也很專業的提供資料為我解答。
泰國為「東南亞糧倉」,農業人口佔全國人數70%,其有機米的種植面積在世界排名第五,僅次於中國、印尼、菲律賓跟南韓。
而泰國66個國家公園中,位於清邁境內就有13個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讓她有了「北方玫瑰」的稱號。
如今在泰北約有一萬個蜂箱,養蜂規模約一個台灣大,也成為亞洲最大的養蜂場主人,而「清邁金賞龍眼花蜜」就來自這個片純淨無汙染的土地。
「 所以,為什麼是清邁?」我想答案不言可喻。
(圖片來源:蜂蜜故事館官網 https://blog.honeymuseum.com/beekeeping-put-bee)
另外,發跡於台灣的「蜜蜂故事館」在這裡也有自營與契作的養蜂場,並在2016年開始了「田間放蜂」計劃,
在台灣尋找不噴灑農藥,使用友善農法的合作夥伴,在作物開花期間提供蜜蜂稻田間授粉,以增加作物的收成。
並且也定期舉辦相關講座、推動「友善蜜蜂蔬果」標章等,讓我們吃到安全的蜂蜜跟蔬果,帶動農業走向安全健康的正循環。
我很認同這個「放蜂計劃」的構想,也讓我想到「老鷹紅豆」的故事。
當我們在食安議題上推動「從產地到餐桌減少碳足跡」的概念時,更重要的是產地源頭的食安品質控管,
當越來越多果園投入這個不噴灑農藥的放蜂計劃,我們才有可能既縮短碳足跡,又能吃得健康又安心。
來自清邁的龍眼蜜與我習慣吃的台灣龍眼蜜相比,在色澤上較為清透,打開瓶口就可以聞到蜂蜜的清香,
記得去年夏天我突然好愛喝蜂蜜檸檬水,一到超市挑選才知道,原來蜂蜜價差很大,因爲許多調和蜜也會在包裝上宣稱自己是蜂蜜。
關於如何辨別蜂蜜的真假,網路上已有許多專家分享討論,
而「蜂蜜故事館」也整理了一篇辨別真假蜜的方法,教大家從外觀、氣味、口感以及產品標示上去分辨。
https://blog.honeymuseum.com/choose-honey
不善廚藝的我,對蜂蜜的想法只有最簡單的蜂蜜檸檬水,剛好夏天也適合拿來解渴消暑。
這天我跟小胖到外頭喝下午茶,我點了一壺口感略澀的伯爵紅茶,不使用店家提供的糖水,
而是加入清邁金賞的龍眼花蜜,不僅為紅茶增添蜜香,也平衡了原本的苦澀。
後來我靈機一動,也在抹茶熔岩蛋糕上淋上一些蜂蜜進行混搭,
雖然香草冰淇淋已經有甜味,但淋上晶瑩的蜂蜜,
在香濃奶味中帶點蜂蜜特有的清香,意外地讓熔岩蛋糕的口味更有層次,
此時的蜂蜜雖是配角,卻也成功的讓人無法忽視它的存在。
身為零廚藝代表的呆丸好媳婦,雖然無法變出比蜂蜜檸檬水更厲害的料理,
但只要像我這樣善用店家的飲料、甜點,也可以發揮創意巧妙變出新滋味:)
傳承三代的「蜂蜜故事館」對自家產品採用最嚴謹的檢驗規格,從原物料開始便採逐批檢驗,
必須通過CNS1360國家標準檢驗、農藥殘留310項檢測、大腸桿菌檢驗、
抗生素殘留檢驗,以及重金屬檢驗等五大項,接著才進行包裝生產,提供給消費者最安心的選擇。
最特別的是它還提供「安心驗證碼」讓消費者直接查詢看到各項合格證明,讓我對他們家的產品更放心大口大口吃了(笑~
如果你跟我一樣也喜歡「蜂蜜故事館」的經營理念,
也喜歡在夏天來一杯冰涼蜂蜜水消暑解渴的話,就請上他們官網了解更多囉!
蜂蜜故事館官網:https://m.honeymuseum.com/
本篇為 蜜蜂故事館 邀約合作
內容為個人真實使用心得,請安心服用:)
留言列表